投递邮箱

Deliver Mail

姓名:

电话:

内容:

    迪马股份-重庆市迪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市迪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罗韶颖:创新是企业前进的永动力 新设产发平台助推软实力

发布:重庆迪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时间:2019-06-28 17:17:29  |  点击率:

01.jpg

罗韶颖

2018十大重庆经济年度人物

感言

回望2018年,在承受重重压力之下,迪马股份逆势上扬,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大幅增长,旗下迪马工业产品入选海军后勤装备,东原集团跻身中国房地产企业50强。2019年,我们将转向迪马工业、东原、迪马产发三驾马车齐头共进,在发展中创新、在改革中奋进。

我们是重庆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中国第一家特种车上市公司。这个第一,是荣誉也是动力,未来,我们会继续履行社会公民义务,在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坚持秉承民族企业的责任感,积极在纳税、扶贫、公益等方面为重庆经济和民生做出更多贡献,向新中国70周年华诞献礼!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首席记者 刘勇 实习生 熊智强

作为重庆首家上市民企,迪马股份(SH:600565)2018年业绩非常亮丽——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0.16亿元,同比增长51.87%,创历史最好水平。同时,迪马股份地产板块旗下的社群空间“原·聚场”已经成为社区治理的创新样本,作为国内首个社群实体空间,已累计服务人群30万人。

这一切的背后,有着一位女性企业家的默默付出——她,就是迪马股份董事长兼总裁罗韶颖。

“创新是企业前进的永动力。”近日,罗韶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迪马股份专用车和地产两大板块的创新都将继续发力,分别从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从传统服务业向先进服务业升级,同时今年还新设了产业发展平台,尝试以精益的方式,继续深化“软实力”的打造。

业绩增长得益于战略创新

位于重庆南岸区茶园新区的迪马工业园里,罗韶颖一袭黑色长裙,红框眼镜下,双目有神。

“2018年,迪马股份在重重压力下众志成城,创造了历史最好业绩。”对于业绩增长,罗韶颖认为,这是厚积薄发和努力创新的结果。迪马股份作为双主业上市公司,在地产方面,强化精选深耕战略,进一步多元化拿地,提升运营以及资金管控能力;在工业方面,则聚焦优化经营管理体系与应急产业发展。

“地产上我们一直在做‘精选深耕’,专注做一线、强二线,同时也专注做品质路线,这是我们近年来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2018年,我们重庆的高端项目‘印长江’引入成都、南京,口碑和销售双丰收;除了高端项目,其他产品线也打造了一批爆款,例如武汉、杭州的青年社区,杭州的其中一个项目更是被阿里巴巴员工追捧,其认购占到该项目客群的40%。”罗韶颖同时指出,未来还会着力加大持有型物业的发展,例如商业、写字楼等经营性服务项目类型。

2018年,迪马工业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34.67%,这得益于在应急产业成为国家大战略之后,迪马工业的厚积薄发,专用车、系统集成车等业务实现快速增长,同时通过绩效管控、信息化系统优化等方式,实现生产运营效率提升、产品成本下降、产品质量优化。

迪马工业还重点对营销体系进行了结构调整,新成立大客户部、渠道部,通过推行大区制销售管理体系,强化销售渠道建设、整合区域资源、完善销售激励制度,提高了客户服务水平及响应速度,充分释放了销售潜力。

“原·聚场”社区样本全面铺开

除了业绩亮丽外,作为社区运营全新尝试的“原·聚场”也在业内屡屡获奖,迪马股份因此获得2019年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新社区文化运营第一名。

对于“原·聚场”,罗韶颖坦言:“这并不是一个刻意为之的产品,而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业主虽然买的是住宅,但是社会活动主要还是在公共区域进行,而使用公共区域最多的是老人、小孩、全职太太,他们对社区空间的使用体验,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我们主打的一线和强二线城市,基本上可以说都是‘移民城市’,很多人是从周边三四线城市迁徙过来的,由于这种城市都非常大、发展非常快,就算是本城的人,哪怕只是换了一个区,之前的有些社会纽带都会消失,首当其冲就是邻里级的纽带。要怎么重塑纽带,连接社区里的‘新移民’,这就是我们原·聚场的本意。”

对于“原·聚场”的落地,罗韶颖说,最开始是做兴趣社团,主要参与群体是老年人,活动内容以文化娱乐为主,包括登山、骑行、棋类等,后来发现兴趣社团虽然做得很好,但小区里面缺乏实体空间承载,活动一完也就散了,于是“原·聚场”应运而生,而且推出后使用率特别高。

“原·聚场”以爱好为媒,以空间为载体,以社群为方式,通过对空间、社群的运营,链接社区中人与人、人与家庭、人与社区、人与城市的关系,重新找回“社区里人与人之间逐渐消失的温情”,实现社区“大家庭”的生活理想。

截至2018年12月,“原·聚场”已经落地6个城市8家门店,已累计服务30万人口,共建出以“兴趣、成长、公益”为导向的3大类35小类社群,举办了数千场活动,共创了上百项内容,极大促进了邻里治理和社会和谐。

罗韶颖表示,“原·聚场”未来将继续在旗下房地产板块东原集团的全国项目进行落地,惠及更多社区,营造和谐社会、和谐邻里关系。

专用车要抢占新能源高地

在努力营造和谐社会的同时,迪马股份旗下的迪马工业也在积极升级转变。

罗韶颖介绍,迪马股份专用车战略规划也贯穿“创新”主线,即迪马工业从传统制造向现代智能制造转变、从移动集成制造商向智慧应急平台服务商扩展。

首先,结合新技术、拓展产品型谱。迪马工业持续引进智能化、新能源、融合通信、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扩大产品的电动化范围,抢占专用车新能源高地。罗韶颖表示:“我们很早以前就在研究新能源汽车,一直低调推进,到6月份完成相关资质认证就可以销售电动防弹运钞车了,接下来也会运用到其他专用车品类。”迪马工业还将推进智能化技术在航空地勤设备、宣传车、运钞车等产品上的应用融合,研发机场车智能操控系统。扩大融合通信技术在应急设备上的应用,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提高应急响应效率及准确性。

其次,开发海外新渠道、提升公司销售收入。迪马工业将借助在中国香港的直销渠道和经销网络,跟随“一带一路”发展路线,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市场规模及产品口碑。加强营销人员的考核与激励,打造狼性团队,突破销售目标。

最后,切入智慧消防领域,提升综合方案解决能力。迪马股份将以消防指挥车、消防宣传车、应急通信指挥系统等产品为基础,结合物联网技术,切入智慧消防领域,提升智慧消防整体方案解决能力。

对于区域发展,迪马工业的目标是成为重庆民营工业企业的排头兵,助力南岸区乃至重庆市的经济发展,带动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发展;而在全国战略层面,迪马工业将成为绿色专用车及智能应急领域的先行者和领导者,引领行业发展。

新设产业发展板块

“迪马本身是个双主业,工业目前还是传统制造业,而我们的地产不仅是盖房子卖房子,还有持续的管理工作,我们有商管有物管,其实是个传统服务业——但现在传统制造业、服务业都面临着升级的压力,这需要推进跟外部资源和能力的整合,对公司内部的组织架构来说也是一项挑战,这两方面的升级都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罗韶颖深感责任重大。

迪马股份今年新设产业发展平台,试水的新业务包括应急产业、养老、产业园、文娱等,其中能够顺利跑出来的,将成为迪马股份新的增长点。“涉足养老领域,我们四年前就开始研究,但是介于市场成熟度、政策配套等因素并未开展相关业务。去年开始正式启动,新业务对团队专业度、外部资源调动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因此我们单独成立了一个事业部,设立在迪马产发下面,用独立团队、独立孵化的形式去推进,同样操作方式还有文娱事业部、产业园事业部、应急安防事业部。迪马产发作为一个新业务孵化平台,吸纳新业务的标准,是必须跟地产或工业有协同效应,必须有独立团队和市场化的商业模式。”

三大板块要实现快速的协调发展,更需要迪马股份内部决策和执行的高度统一。“传统业务要突破瓶颈,又要搭建新板块,同时还要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与不确定性中保持灵活高效,这对组织和团队管理的要求也是史无前例的高。”她说。

管理要求高,不等于事无巨细。罗韶颖认为自己的管理风格是偏授权型,“团队不仅要利益共享,也需要给到足够的空间,在公司壮大的同时,团队也要得到提升,这样才能让员工从精神和物质上都跟公司共同成长,从而留住和发展优秀的人才。”

(记者注:有关数据、内容,来自迪马股份2018社会责任报告、迪马股份2018年年报)

02.jpg

延伸阅读

多面女企业家

2004年起,罗韶颖正式执掌东原集团,如今已15个年头。她给自己的定位是创新者——在行业环境急剧变化,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当下,不断地创新,是她的选择。

成长

如果你的青春在上世纪80年代度过,那么余生无论走向何处,整个80年代永远会与你同在,因为那是同一代人的精神故乡。罗韶颖就成长在这样一个年代。

她是典型的厂矿子弟,厂矿出身的人大多有身处在独立的“小社会”的感觉——这里有自建的学校、医院,生活稳定,衣食无忧,邻里街坊既是同事也是朋友,处处透着温馨的人情味,这也是她喜欢在“原·聚场”等产品中体现社区小社会概念的根源。

罗韶颖的小学到高中时期,是弥漫着理想主义、开放精神和浪漫主义的1980年代,全民阅读的景象巍然壮观,校园、广场、街头,任何公共场所里,都能见到埋头读书的人,物质匮乏的青年们唱着《一无所有》,精神却很富足。

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罗韶颖的阅读面十分广泛,一年级就已经在看《红楼梦》,涉猎不拘品类,思维方式和世界观在那时逐渐构建,而良好的阅读习惯保持至今。

大学时代,罗韶颖留学美国,1998年回国后,到深圳先后做了国泰证券投资银行部项目主管、华夏证券投资银行部业务董事。

这段时间,哥哥罗韶宇开始创业,组建了中奇公司(迪马股份前身),主营防弹运钞车和警用车。4年后,迪马股份防弹运钞车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国内机场的飞机客梯车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迪马。

2002年,迪马股份成为重庆首家上市民企。2003年,罗韶颖回到重庆,由高级职业经理人成为一名创业者。

创新

从金融行业进入地产江湖,罗韶颖需要面对不断变幻的行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格局。

“我是从分管营销部门开始的,当年我们的营销团队被我逼得那真是欲哭无泪。”回忆起过往,罗韶颖感觉历历在目,又感慨恍如隔世——“那时我们销售才几千万”。

从2004年销售几千万,到2018年500多亿元的销售规模,罗韶颖凭借的是一股冲劲和韧劲,一手带大了原本只占迪马股份一小部分份额的东原集团。

罗韶颖身上简单开放的烙印,在东原随处可见。相比多数管理者对各种指标、数据、规模的关注,罗韶颖更多思考和在意的是战略把控和团队文化。

“我很幸运,配合多年的副手杨永席是典型的理工男,数字管理一流,运营能力一流,而且他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很强,他善于关注行业里发生的事、同行在做什么等等,跟我之间完美互补。”

在这家创新基因强大的企业,常常会因董事长的一个新动作而备受“折腾”。比如营销“原·聚场”的想法,罗韶颖大力支持,但等到产品构想成型、开始推动时,却受到业务部门的各种“抵抗”。

“城市公司会觉得做这些不划算,对成本进度都有影响,一开始不能理解它的无形价值。”不过一旦决定了,不管员工认同或不认同,罗韶颖会坚决地推行下去。早年间,她甚至在年会的场合公开批评创新推不动的内部问题。

久而久之,一个又一个创新的效果在客户方面陆续得到验证,团队接受和执行创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在员工眼中,董事长是一个亲和、理性的完美主义者。在她的影响下,创新和学习的精神无处不在,罗韶颖跟记者说起了以前旅居香港时华富邨里见过的名声在外的菜市场——普普通通的屋村菜市场,后来却打包上市,打造成了一种商业模式。

类似经历见闻令罗韶颖在创新方面务实而笃定,她相信创新不是靠砸钱,能够有效解决客户痛点的创新就是合格的创新。

公益

作为重庆首家上市民企,迪马股份也一直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公益事业。

数据显示,迪马股份近十年累计纳税6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万多个。2018年,迪马股份及控股、参股企业总共对外捐赠金额达1600万元,包括向重庆工商大学捐赠20万元奖学金、向巫溪县天元乡中梁乡两所小学捐赠39.98万元物资和奖学金等。

2019年5月,迪马薪火奖学金再次向重庆工商大学捐赠30万元,首次覆盖到研究生贫困优秀学子;同时,迪马股份还将对重庆的深度贫困县进行帮扶,帮助他们打赢脱贫攻坚之战。

罗韶颖本人也有不少公益善举。2019年初,作为重庆市政协常委的罗韶颖,和黄祖仕等几位常委领头捐赠110万元到重庆云阳县泥溪镇,帮助当地建设太阳能路灯项目和贫困学子助学金项目。

另外她也以捐赠方式,扶持以制造业升级为目标的产研联动。

平衡

2017年,迪马股份旗下东原集团管理总部一部分职能,从重庆搬到上海,这样,东原集团形成了双总部的管理格局。

作为董事长的罗韶颖,也频繁奔波于重庆和上海。这次访谈一结束,她就马不停蹄赶赴机场。

当被问及如何平衡事业、家庭时,罗韶颖表示,要在事业和生活当中找一个完美的平衡是一个幻想,与其追求完美的平衡,不如追求一个动态的平衡。动态的平衡是两边都重要,但都需要把握时机、抓主要矛盾,和做管理是一样抓大放小。

罗韶颖说,在瞬息万变的当下,你不能要求天平不动,而是要它不倒。只要天平不倒,它就永远能在起伏中平衡。